那些让清英受益终生的书

昨天晚上表弟问我,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给他读一读,于是向他推荐了一些书,这些书对于我来说是受益终生的,所以希望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本文包括我写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感悟。

做任何事情之前掌握方法论很重要,读书也有方法论,所以首先推荐两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和《杠杆阅读术》,仔细阅读这两本书之后,并加以练习,可以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杠杆术》

之所以阅读这本书,是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之前在锐捷网络的时候,听说刘总很喜欢读书,每当他想学习某项知识的时候,就买6本相关领域的书,买6本是因为兼听则明,如果多个作者都持有同样的观点,那么可信度更高,据说他一年读300本书,我当时感觉非常惊讶,但是后来看了刘总推荐的《阅读杠杆书》,这本书的作者每年阅读400本书,以下是这本书的杠杆笔记。

 

为什么读书?读书是最经济的投资,因为只需要花几十块钱就能学到别人用一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所能带来的价值绝对是买书钱的一百倍。­当然这里指的是经验性的书。阅读杠杆书的本意为通过花费少量的时间高效的阅读大量的书去学习,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有人会说我很忙没时间读书,之所以忙到没时间读书,所以你才要读书。当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读书解决(感情,生活,工作)。

 

如何读书?当你要解决一个问题,可以选这个问题相关的几个专业书籍来读,通过阅读不同的作者写的书,才能全面的了解问题的实质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在别人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知识。扫读,通过跳读段落来读书,当读到感兴趣或者很好的内容,再仔细阅读上下3行的内容。

 

通过笔迹来征服书籍,而不要担心弄脏书,每当你看到好的内容就在书上画线,看到经典的内容加打星形标记,有什么体会就在空白处写下,然后把这页折一个角,那么一本书折的角越多,说明这本书价值越大,反之看了10几页之后一个角都没有折,就可以考虑不必再读下去了,通过这种方式看完之后你就把书读薄了,然后将这些重点整理到电脑里,打印出来反复的读和运用,这样你就把书读厚了。用笔记来征服书籍这招,我用了一年之后,发现对于阅读有很高的推动力,心里总是会想去书中画上几笔,直到把书画完。

《把时间当做朋友》

现代人生活节奏都比较快,大家都非常忙,很多人都说没有时间读书,所以要进行时间管理。

        其实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通过锻炼自己的心智来管理好自己。心智指的是人的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心智包含三方面能力,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抽象推理。

所有人面临的困境是不愿意花时间思考。苏格拉底揭示所谓的思考过程是“提问和回答”,培根说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不思考的人没有问题可问。会思考的人有问题却往往并不去问他人,因为他们能自己解决。所有学生提问都源于所有人共同的缺点:懒惰。老师的提问则是引导学生思考。很多学生“既勤奋又懒惰”源于他们感受到“时间的压力”,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

培根说的,“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读书能够让人获得没有经历过的经验,能够让人学会思考,能够让人知道海阔天空,知道世界有多大,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讨论能够让人知道自己眼光、观点、角度的局限,知道自己思考方式的缺陷,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写作是自己思考的提升,是能力、技巧的提升。是学以致用的典范,是思考与表达、表达与技巧之间的桥梁。

不要纠结是否应该学,或不停的找更好的方法,如果这件事情对自己有意义,就应该马上去学。

往往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去学,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所以学习上的成功取决与两件事:坚持和策略,而坚持本身就是最好的策略。坚持就是重复再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学习是否得到有效的吸收,关键在于思考,学完之后每天都要反思。

学会控制大脑。有意识的大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先分析后反应。比如别人说你是笨蛋,你立即做出反应,表示很生气。但是你也可以先分析行为,再做出反应,说,你过奖了。当你正在学习的时候,饿了你会去找吃的,渴了你会去喝水,到最后什么都没做成。所以行动前要分析行为。

学会控制情绪。痛苦是一种比快乐更真实的存在,大脑有遗忘痛苦的功能,如果你把学习当作一种痛苦的事情,那么你就会更快的忘记,这样学习效率就会更低。当你不想学的时候,就不应该强迫自己去学,因为那是在浪费时间。

推迟满足感。要获得更大的成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为当前名利所诱惑,坚持不懈奋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如果你真正拥有耐心,生活会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金庸小说里的郭靖,用普通的智商长期关注一件事情,最终天下无敌。

克服懒惰。意识到自律是心智开启的起点,而发展过程则是克服懒惰的过程。而懒惰是天生的,改变是痛苦的,当我们选择改变,大脑则时长选择遗忘,所以我们需要纸和笔来随时提醒自己。比如你可以将一件事项,写一张卡片随身携带。

优先做重要的事。大家都知道首先做重要紧急的事,然后做重要却不紧急的事,然后做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最后做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重要的事就是对你或团队的目标有帮助的事。重要的事情永远只要一个。一旦形成任务列表,一定要执行到底。

获取知识的手段。获取知识的手段按级别有体验,试错,观察,阅读和正确的思考。体验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试错则是亲身体验。而阅读能摆脱体验,试错,观察的局限性。“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用跨越几百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少有人走的路》

要管理好自己,就必须心智成熟,而《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能够促进你心智成熟。

 

为什么明白很多做事的技巧,却仍然不是很高效。明知道做事不要切换,却一会看看旺旺,一会听听音乐。最近朋友也和我说明明知道要努力,却还是喜欢玩。答案是缺乏自律。#少有人走的路# 是一位心理学家写的关于如何走上心智成熟之路的书,其中的核心观点就是自律。带着问题重看此书又有新的收获。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和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能使心智不断成熟。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能让我们得到最好的学习。问题不会自动消失,即使现在不解决,以后也的解决。而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

 

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的问题 。自律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人因懒惰而不去解决问题,因为懒惰是天性,所以才需要通过自律来自我管理。我发现我小时候有很多问题是心智不成熟所引起的,因为庸人自扰。

 

如何做到自律呢? 有爱。自律的源动力是爱,我们爱某样东西就会乐于为他付出时间。因爱炒股而每天去学习,因爱读书而每天看,因爱孩子而把更多时间花在他身上,这自然就形成一种自律。

 

自律之一学会推迟满足感 。人们都喜欢先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而这会导致很多重要的事情无法完成。而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定痛苦和快乐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然后解决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因为不先解决问题,它不会自然消失,而时刻伴随着你,让你一直感受到痛苦。

 

自律之二承担责任 。不能及时解决人生的难题,它们会像山一样始终横在我们眼前,如果问题拖延越久就难以应付,如果逃避,则会引来更多的问题。问题一旦出现就应该立刻解决,不然会思绪混乱,寝食不安。所有的问题只要愿意花时间就必定能解决。责任感出现问题的人总会说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人人都有逃避责任的倾向,因为承担责任,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又想极力避免这种痛苦。我们试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意味着我们只能附属于他,意味着我们甘愿放弃成长的机会,放弃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承担自己责任,自己对自己负责,会让自己引以为荣的。

 

自律之三尊重事实 。逃避现实的痛苦和不幸,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我们必须淡化暂时的不适应,因为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当你不舒服的时候,应该恭喜你,因为这正是你成长的时候。当你安逸的时候,就是你停止成长的时候,温水煮青蛙,安逸但结果却悲剧。尊重事实,意味着我们通过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改变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人之为人,在于我们能通过反思改变本性,尝试去做不符合本性的事,如结婚。 心理治理能使心智成熟,而心理治疗就是鼓励说真话的游戏。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人生观,方能使心灵获得成长。

 

自律之四学会舍和取 。放弃人生的某样东西,一定会带来痛苦,但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如和孩子下棋你必须放弃求胜欲望,得到好父亲的欲望。人生必须学会兼容并包,既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释放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自律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自律的源动力是爱,接下来我们再谈一下爱。

爱与不爱很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 (这句话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父母常说我是为你好,才要求你这么做,但孩子却不以为然,这时父母总是把问题归为是孩子不理解父母或不懂事。而真正的爱,应首先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是好的,然后让他主动去做这件事。爱是需要耐心的。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 ,即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评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而这些行为,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用脑。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关注 。而体现关注最重要的方式是倾听 。用心倾听 是一种爱的行为,"非爱"的本质就是懒惰。

 

真正的爱不是恋爱 ,因为恋爱不是理性意识的选择,它只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真正的爱不是依赖性,不是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爱的唯一目标,是促进心智的成熟。该拒绝时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照顾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让他产生更大的依赖,这是对爱的滥用,爱太多不如不爱。

 

真正的爱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 ,这远远大于转瞬既逝的感觉,真正的爱不是挂在口头,而是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爱是行动,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头脑的主观主义。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打着爱的幌子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爱的唯一目的是帮助她心智成熟 。所以让她做一件事之前需思考是否能够帮助她心智成熟。爱需要和懒惰和恐惧较量。爱意味着自我完善,所以需要勇气来克服畏缩心理。

 

真正具有爱的人,会承认对方与众不同,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懂得尊重对方。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与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自以为在见识和道德上高人一筹。那么他们懂得谦逊,自我反省。纵观历史,刘备就是一个真正具有爱的领导者。

 

拥有科学思维的人,能够对一切现象提出质疑。

《活法》

活法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做人和做事,属于励志和哲学类,值得一看。

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激情*能力。

  • 能力,主要指先天的智商。
  • 激情,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这是后天的要素。
  • 思维方式,即人的心态和人对于人生的态度。“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生的结果,它也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因为它会产生负值。

锲而不舍干到底就会成功。坚信自己是具有可能性的人,所谓可能性即未来的能力,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所以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给自己设定一个超出现有能力的目标吧。要努力到连神灵都向出手帮助。

如何提升人格呢?精进,就是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这就是提高心性,磨练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劳动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而且提高人本身的价值。每天认真工作的人能塑造高尚的人格,获得幸福的人生。人格=性格+哲学。与生俱来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中学习和领悟到的哲学造就了我们的人格。最终决定人格的是哲学。而做人的哲学是?作为人,如何做才算正确。

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现世是上苍赐予我们磨练灵魂的场所,而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磨练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格。把苦难看做考验,看做机会。

提高集中力,像锤子一样把全部的经历集中在一个点上就能把事办成。集中力来自于思考的强度,深度和大小程度。强烈的愿望,认真的思考是起点。

看清事物的本质。很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若干简单事物的组合,要学会抓住复杂事物背后的本质,把事物看的越简单,越接近真实。可以尝试变换一种角度,或者提高一个层次来重新审视问题。

战胜自己。抑制利己的欲望,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否则自己的能力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不努力就不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之才。

六项精进。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 谦虚戒骄
  3. 活着就要感谢
  4. 天天反省
  5. 积善行,思利他
  6.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目前的写作方式就是尽量遵循金字塔原理。

《思维改变生活》

这是一本心理学书,书中最关键的点是说明观念和行为是能互相影响的。

  • 观念改变行为:你的观念认为自己从来没当过主持人所以不能胜任主持人,于是不愿意尝试当主持人(行为)。
  • 行为改变观念:但是当你当过一次主持人后,你就觉得没什么,主持人其实很好当,从而改变了你的观念。
  • 做错了事,错的不是行为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由于它们能够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以我们能把它们改变得更好,这就是思维改变生活的本质。

是观念在作恶。并不是人和事情让我们喜悦和悲伤,他们只不过提供了一种刺激。你约会迟到(A)感到焦虑(B)并不是因为迟到这件事,而是自己的观念认为必须守时(C)。因为守时的观点导致你的焦虑的行为,这就是著名的ABC模型。

使用我字沟通传递的是感受而不是批评。格式为当你。。我感到。。我希望。。如当你在我工作时打游戏,我不能集中精力工作,我希望你可以换一个时间。我字句的好处是对事不对人,因为他关注的是人的行为,而不是人。

当别人批评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很敏感,就会产生自我抵触,这源于自我评价过低,怀疑自身的价值,认为批评意味着拒绝。一个人有着正确的自我评价,就不那么在意别人的批评,从而更能了解自己,理解别人。

大家看过什么好书欢迎推荐一下!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并发编程网 – ifeve.com本文链接地址: 那些让清英受益终生的书

  • Trackback 关闭
  • 评论 (3)
    • michael dongxu chen
    • 2018/02/23 10:43上午

    Thanks qingying for the sharing, will read some later.

    • 萍韵众生
    • 2018/03/01 5:34下午

    我觉得有几本书还是不错,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TalBen Shahar在哈佛教授的《积极心理学》,网上应该有公开课可以看得到。有些是已经看过,有些是已将其列为阅读计划,再次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成长!

return top